當谷歌(Google)決定不再配合中國審查制度時,該公司提到源自中國的一起網絡攻擊。“起初看似單純的安全事件。到頭來卻是相當不同的情況,”谷歌寫道。5年后,多數谷歌服務仍受到中國屏蔽。
蘋果(Apple)最近在中國遭遇重大網絡攻擊——時機很糟糕,因為iPhone 6恰好在中國發(fā)售。蘋果披露的細節(jié)很少。這次攻擊如此嚴重,以至于蘋果CEO蒂姆?庫克(Tim Cook)上周三會晤了中國副總理馬凱(那天庫克甚至戴上了一條領帶)。官方通訊社稱,雙方討論了“保護用戶信息安全”問題。這是眾多挫折(包括官方媒體協同聲討蘋果,以及iPhone 6發(fā)售延遲)中的最新挫折。中國對蘋果至關重要:在上一財年的營收增長中,中國市場的貢獻超過三分之一。若沒有中國,過去六個季度中有五個季度的銷售增長將不到5%。
在中國被屏蔽的多數企業(yè)從事信息共享業(yè)務(如Twitter和Facebook)。蘋果的情況也許看上去更簡單,因為它主要做的是硬件。舉例而言,向中國銷售光纜的賣家不會被指控助長侵犯隱私行為,即便通過光纜傳輸的通話和電子郵件受到監(jiān)聽。
不過,蘋果也是一家軟件公司。它的隱私政策適用于存儲在iCloud云服務中的所有內容,如用戶的照片、通訊錄和短信。蘋果操作系統的加密設置變化意味著,警方將不再能夠訪問存儲在蘋果iCloud上的數據,這使中國和美國的執(zhí)法部門都感到不快。最近,蘋果開始將一部分iCloud數據存儲于中國境內的服務器。這些數據是加密的,但也受到中國法律的管轄。谷歌得出結論,在中國運營搜索業(yè)務與該公司的原則不相容。最近的攻擊表明,蘋果也無法避免作出有關中國的艱難抉擇。
Lex專欄是由FT評論員聯合撰寫的短評,對全球經濟與商業(yè)進行精辟分析。